澳洲大学课程类型和考核方式
正值新学期开学季,本文为大家分享一下在澳洲大学里到底有哪些不同的课程类型和考核方式,帮助大家提前了解澳洲大学的学习模式。
一、澳洲大学课程类型
1.Lecture
Lecture的授课模式类似于国内大学中的大课,课程大多在阶梯教室,上课人数众多且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由主讲老师向你介绍学习内容,主要是讲解课程中新的理论知识,通常伴随着PowerPoint和视频。
Lecture每周的课时由选课数决定,1周约4节,一节课大概是2-3小时。学生课后可以查看录音和回放。在这样一个较为分散的空间内,一名导师对应的可能是上百名学生,互动是少之又少的,很多时候还没有来得及消化上一个知识点,下一个已接踵而来。
所以课前预习和课堂中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有同学可能会问了,我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机会问主讲师,该怎么办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2.Tutorial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Lecture中的知识点,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另一种最常见的授课方式——Tutorial。
Tutorial通常在普通教室进行,容纳大约20名学生。讲师可能是学校在职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一般叫做Tutor,他们会对大课中所涉及的课题进行分析和讲解,也正是答疑的好时机!
Tutorial为学生们提供了广泛参与的机会,包括提问、互动和合作学习,非常考验分析、创造和沟通能力,还会包含一些小组活动,例如令社恐人士瑟瑟发抖的presentation,最终由导师定期提供个人和小组层面的指导和评价。
3.Seminar
一些课程会举办Seminar,也就是研讨会,持续时间较长,包含讲座内容和小组讨论。
研讨会这种课程模式,通常会充满很多互动性环节,包括小组之间的研讨互动和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参与度,也采用小班化授课模式。
4.Workshop
Workshop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常由一大群学生分成一些小组进行,对共同的学术目标而努力探讨研究。
在workshop中的体验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大组学习,还有小规模的组内互动,以练习或一些需要动手的课题作业为主,理工科较多这类课程。
二.澳洲大学考核模式
1.Essay
在国内,我们常常能听到大学生们把“熬夜肝论文”挂在嘴边。很多时候在国外,人们通常会把“话题作文”和“论文”等统称为Essay。这种考核方式十分考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写出一篇好的essay往往也缺少不了阅读大量文献。博远教育推出Essay代写服务,竭力为大家减轻学习压力,欢迎选择。
2.Report
一篇出色的report的需要富于创见,包含充满原创性的论点,用以数据、表格、参考文献等辅佐证明。言语修辞能力在论文写作占比并没有很重,更为重要的整体逻辑性和框架结构以及内容。这与写散文文章是截然不同的性质。而不同科目老师也会针对report提出具体的格式要求,同学们在写report之前一定要仔细研读要求,避免出现偏题和格式错乱等基础问题。
3.Quiz
Quiz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测验,通常表示随堂小测试。一般是老师为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定期进行的测试。一般题量比较少,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察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总成绩的影响也比较小。
4.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也可以被称作演示演讲,分为个人的和小组的。通常需要站在整个班级面前对你所负责的内容进行介绍和展示。Presentation是一个交流、传播的过程,整合信息,将重点提炼后,表达说服他人的过程,这非常锻炼心理素质还有小组合作能力。掌握好presentation的技能对将来踏入社会工作也是极具有帮助意义的。
5.Exam
与国内大学类似,澳洲也有期中和期末考试,是所有考试中占比最高的。以悉尼大学的最热门的商科专业Master of Commerce中FINC5001 金融基础这门6学分的课程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期中和期末考试共占成绩考核的75%。这对一门课的最终成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复习准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需要exam代考服务,请咨询网站客服。
疫情期间,各大学校都继续安排在线测试和考试,也开发出了不同的监管系统。例如下图中Record+就是悉尼大学的一种在线考试类型。
(Record+):这类考试使用了一个人工智能软件来启动和监控考试。考试期间没有实时监控,但监考人员会在考试结束后查看记录,以及人工智能软件提出的任何标记。人工智能将为同学检查房间内的环境,所以不需要像在Live+考试中那样进行网络摄像头房间检查。
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监考模式就是Live+
(Live+):这类考试由老师或监督员启动和监控评估并全程监督。同学们看不到监督员,但可以随时使用聊天选项与他们联系。还将被要求进行房间检查,其中包括在房间内移动网络摄像头以向监督员展示考试空间。
三.学长学姐学习建议
1. 入学前对澳洲“一学期4门课”的初始印象,入读后是否改变了想法?
一开始听到一学期只有4门课,以为课程会比较轻松。实际上每门课有不同的上课模式,一门课≠一节课。不管是做题、写essay都涉及到很大的阅读量,最开始读全英文的文献也比较有困难。总之没有想象中得简单。
2. 一般有哪些课程组合?
一般来说,lecture对tutorial的比例是1:1,上完lecture之后会有tutorial,其他主要看课程设置。学术类的专业essay会比较多。像我们学的有一门data science,就是比较特别的考核方式,核心内容是完成project,把整个过程拆分成几个部分,一整个学期完成。
3. 最喜欢哪种课程,有什么特色?
我个人来说最喜欢workshop。每一次都有实质性的收获,实践性比较强,可以把lecture的知识点实际运用,实践出来,对之后做项目很有帮助。而且workshop这类课程和老师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性也比较强,自由度蛮高的。
4. 身边是否有同学超额学习课程?
没有诶,一学期4门课的时间安排总体是非常紧凑的。入学前其实也有考虑过是否可以每个学期多修一些课,提早毕业。等到正式入读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想法还是比较难实现的。
介绍了这么多各式各样的课程以及考核模式,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澳洲大学的“课表”有所了解。留学异国他乡本就是一次充满未知和机遇的冒险。该如何把握每一个机会为自己创造价值,提前了解游戏规则规避风险尤为重要,这种“未雨绸缪”的科普准备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