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择校六大维度对比
求学路上选择无处不在,不管是小升初,初升高,还是本科留学申请都是让学生系统检视自身,了解自己个性与学术目标的好机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至关重要,因为孩子们将在校方、老师和家长的多方引导下塑造自己的三观,发现自身独特的个性与兴趣爱好,从而慢慢形成自己对于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大致规划。虽然出国留学选择学校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学生和家庭都有自己的着眼点和评判标准,但我们今天将汇总一些常见的择校维度和视角,提供一个择校须知大盘点,以供广大家长朋友们和学生参考。
在引导学生申学,择校这个话题上,从业经验超过40年的资深申学顾问Dr. Steven R. Antonoff是当之无愧被称为在此领域开创先河的首批先驱者之一。他的多本著作如College Match,The College Finder等都汇集了他过往与个性迥异的学生们接触的实例,并分享了数十年间累积的经验和独到眼光来更好地帮助每个学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择校选择。
根据Dr. Antonoff长久以来的观察和总结,成功的择校往往需要学生“take the lead”来先剖析和了解自己,从而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大方向。择校最忌“雾里看花”,当学生还未对自身个性、喜好、学术能力等方面有所了解,将很可能出现看每个学校都觉得很好,却说不出具体哪里好,或学校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的窘境。
那么下面就让咱们一起来看究竟从哪些维度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们筛选出最适宜的学校。
参考因素 | 具体细节 |
校内学术氛围 | 这与学生对于自己的学术定位息息相关,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否适应并喜欢充满了学术挑战的环境?“我”如何看待同侪间的学术竞争?对于时间管理是否到位,能否自己约束好自己等。 |
学校规模 |
规模相对小些的学校更注重于每个学生和Faculty Staff的沟通和交流,校内社区联结紧密,极易产生信任与归属感,从而提升上课体验。 较大规模的学校将给学生展示课程选择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其他校方组织的events,有益于学生们找到“同道中人”,共同进步。 |
学术课程/特色项目 |
Dr. Antonoff强烈建议家长和学生们在评估这点时将未来学术和职业规划一并纳入考量,选择适配性较高的课程为以后奠定基础。如小学、初中阶段是培养孩子们兴趣和找到学术优势的阶段,等高中能够自己选课后就需要为本科“文/理/工/商/医”这五大类尽早筹谋。如择校当下还未有明确计划,那么建议选择先入门基础型广泛性课程,为今后有可能的学术“转型”如换专业做好准备。 *一定要尽早开始research和咨询,强推各位家长和学生们做多份计划,越早确定大方向择校越有针对。 |
学校治学理念 | 学校对于其未来学生的规划和期待是否与自己想要成长的方向相吻合?“我”是否同样认同学校的基本“三观”?校方对于文化相融和多样性持有什么态度?“我”希望与拥有什么特质的学生成为同学?“我”是否很快找到校方与自己的共同点。 |
校内生活与多样化活动 | “我”希望在课程之余还能参加什么活动?学校是否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多样化活动?是否有社区服务的义工机会?是否有锻炼领导力的活动?是否有趣味性和学术挑战兼顾的社团活动?在“我”想得到更多锻炼和机会的领域是否有相匹配的校内资源加持。 |
“Big Name vs Best Fit” | 择校更看重学校名声还是和自己全方位的适配性?为了进入一流知名高校,有时未免无法兼顾自身真正的学习兴趣所在。择校更重要的是评估在一所学校能够习得的思考方式,学习技能,以及未来实际运用它们的可能性和实用性。 |
以上表格中列出的是择校和申请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六大维度,还有很多其他的辅助性维度例如学校地点、学费、宗教信仰、申请流程等一系列方面等待每个家庭根据自身需求评估选择。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自身和对待选学校的透彻理解至关重要,并且择校的关键成功点在于尽早筹谋,早做准备。越早让学生把主观能动性全面调动起来,在择校和申学过程中学生和家长就将获得更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