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论文参考文献要遵循九大原则
本文为大家分享在论文写作时收集论文参考文献要遵循的九大原则,希望这篇分享能帮助大家提高文献收集效率,助力论文写作。
01.根据专业分类筛选文献
不同专业分类不同,由此分化而成的各种文献载体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
比如各个专业文献载体有图书、期刊、专利、档案等等。
而不同的文献载体各有特性:
如图书的技术成熟性、系统性和内容的翔实性;情报(期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等)在动态趋势方面的新颖性、前沿性和内容论点的专业集中性;档案的原始凭证权威性、专项内容的全面完整性等。
熟悉和了解这些载体的特征和个性,对于准确、快速地检索文献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02.以权威论著为核心
首选权威论著以了解学科的发展状况,也能让你的论点更有说服力。
所以我们在收集文献的时候最好采取“以权威论著为核心,一般学术论著为辅助”的收集方式。
一方面不会错过权威论著的佐证,另一方面也能兼顾其他文献的收集,并避免对权威的过度盲从迷信。
03.适当放宽收集范围
适当放宽收集范围有利于纵览学科的全局,并可从相关部门资料中获得意外的方法或启迪。
但有时也不宜过宽,因为学位论文的完成是有时限的。
所以收集范围的放宽程度应视选题大小、性质而异,只要明确“放宽是手段,完成选题才是目的”,宽窄自会有度。
04.侧重边缘交叉学科
收集文献时,既要重点了解学科的纵向发展,还要注意相关学科与本学科交融的可能。
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获得既往学术成就,使选题站在高起点。
收集文献纵横兼顾,常有触类旁通、诱发灵感的意外收获;学科的边缘和交叉部位,更是获得重要文献资料和学术成就的关键地带,应予特殊关注。
05.“浅”处入手,不断丰富
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一开始就接触复杂的文献可能会让我们吃不消,所以刚开始大家可以先“入门”,从“浅”处入手,不断丰富、积淀专业知识,逐渐开阔学科视野。
另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也能让我们逐渐认识到学科的发展,这个过程也许能为我们带来意外收获。
06.注意时间的有效性
近期文献代表学科最新水平,是收集的重点。
由此溯往,可以俯视与选题相关学科的发展沿革和水平。
在确定溯往的时段时,应依据学科发展速度和文献总量等情况,区别对待。
如投入较少、发展较快的信息产业与投入较大、周期较长的设备制造业相比,前者溯往的时段就应相对缩短。
07.求真务实,杜绝以次充好
文献收集是一个复杂且艰辛的过程。因此,可能会有部分耐心不足的同学想投机取巧,自己编造、填充文献。
这么做的风险很大,因为国外大学对毕业论文看得很重,数据作假作为一种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后不但会影响你的毕业成绩,还很有可能会让你毕不了业,所以千万不要冒这个险。
文献收集不仅是写论文的关键一部分,而且在收集文献的这个过程中也能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自己的专业,对我们的论文写作有很大帮助。
所以,文献收集一定要求真务实,以“提高论文质量”为主旨,填平补齐,力求收集完整。
08.取舍有度
取舍,是文献总量经收集到釆用,逐渐减少、更趋精练的手段。
以计算机检索为例,取舍有3种方式:
对论文大标题、摘要或著作名称、作者等的速读取舍,通过增减关键词的前置词方法,初步确定检索范围。
在此范围内细读的初选取舍,以论文全文或著作的关键章节为阅读内容,剔除内容雷同空泛、论据不足的文献。
初选基础上的精选取舍。着重分析文献的重要程度,以确定采用与备用、主与次的地位和阅读顺序。对重要文献,应有选择地下载、打印,同时也要注意保留初选和备用的机读文献,它们既是一定时限内的重要专题材料,也是学位论文完成前有可能需要回读的内容。
09.系统定位,随记随检
按选题定向、收集过程和收集后期等顺序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选题定向后,首先依据本人的认知水平将可能涉及的学科、部门及检索途径,列出初步的总体大纲和文献资料系统,并依此去请教导师,进行系统的修改与初定。
并在文献收集过程中,随时记录和检查每份文献在大纲中的定位,并按收集过程出现的相关学科扩展或收敛等情况,对大纲系统进行适时修改。
到了文献收集后期,应再将初选文献与大纲的吻合状况进行比对。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可以预防纵向与横向文献的遗漏,以及一般与重点的量质失衡,有利于突出重点文献的地位,求得资料的系统、齐全、完整,减少文献收集工作中不必要的反复。
希望这篇分享能帮助大家提高文献收集效率,助力论文写作。如果需要各类留学论文作业代写服务,欢迎咨询网站客服,我们将为大家提供高质量原创代写服务,价格有诚意、分数有保障、服务有质量。